What ever!!! do my best!!!!!
Now, I write basic research paper, and use my first langue.
摘要 Abstract
生物總是需要陽光,空氣,汗水才能存活的. 而我就在食物鏈的最底層發現了腐植質的一個微小又重要的存在, 腐植質是位在食物鏈金字塔的最下層, 是在做一些分解所有生命不再接收外在營養時所做的最後掉手續, 讓真的的生命軀殼在世界上消失, 減少垃圾, 回歸塵土, 循環養分, 讓剩命再次輪迴, 做這樣好的事卻被人類唾棄, 而我感嘆著, 用拍攝手法讓黴菌美麗的存在並用人類最值份量的金錢販賣, 我的作品就是將這微小的工作者加以放大, 並且看見更多的大大小小問題. 像是, 台灣假食物, 看到社會對待垃圾污染的大問題, 還有浪費食物等問題! 我的呈現方式是將腐爛發霉的有機物放在塑膠包裝內部, 以及攝影是記錄他一路發黴的過程,也方便用我的周邊商品養活我的生活起居.
介紹Introduction
我在來到英國之前作品其實還是平凡無奇, 作品相當平庸而無聊, 對於我自己的檢討後發現是因為受限於當時狹隘的眼光和自我要求目標與現實社會和學校教育的落差, 來到英國伯明翰城市大學後我做我自己的研究探討, 全部是發自於內心的深刻感受, 我對社會的憤世嫉俗以及力量蜂湧而出, 就連環境有就是完全適合我的腳步, 慢慢而有規劃向前走, 在上學期作品表達方式是屬於比較刺激性的, 將腐爛中的食物擺放在展場內會引起惡臭並影響身體的健康,但是這樣也就是我的原始目標, 壞食物使人生病, 因為台灣在兩年前和去年都爆發出食物的問題, 所以讓我有了這樣的啟發做了整個系列的作品. 現在我將他在更加昇華並了解到全球的問題, 像是2011年的非洲饑荒, 但是全球人類卻又持續的浪費巨大數量的食物. 如今也到不只浪費食物的問題, 連垃圾沒有人管理, 在海洋中順著洋流漂向世界各地, 有機物還好會腐敗而回歸地球, 那無機物呢?! 就去環遊世界了. 一開始我的作品是開放式的將食物完全暴露在外, 並與空氣直接的接觸, 事後在多次的思考後想到販賣是需要包裝的,所以將包裝保留著, 而大多數包裝並非紙類, 而是便宜的塑膠類, 那也就是無機物, 所以我的作品都用著塑膠盒子與塑膠袋包裝著, 有些還保留著原本的塑膠袋.
我將以下分為幾點的來一一說明我的理論和搜尋到的資料:
-台灣的食物問題 (不肖業者)
-浪費食物的問題 (人民不知節制, 過度浪費)
-垃圾飄散的問題 (上不知來, 下不知去, 人民被有心人士欺騙)
-社會腐敗的問題 (為了錢財人心也被那小小的銅版紙張侵蝕著)
-台灣社會文化的問題
Material and Method
為了更能讓觀者能了解我的理念以及有強烈的吸引目光, 所以我不選擇用發霉的意象或是攝影來展出我的作品, 而是使用了視覺和嗅覺的兩個感官, 嗅覺是能在近來展場空間時第一發現的味道,之後找到味道用眼睛的視覺發現原來是腐敗的有機體展示, 此時還會更認真地看清楚那些有機體是什麼樣的東西, 像是我放了香蕉, 茄子, 蘋果, 糖水等等的東西, 來呈現我的作品. 為了準備食物我其實一直在培養黴菌在食物上面, 因為天氣的溫度和濕度會造成黴菌生成的速度,像是夏天不到一周黴菌就長出來, 在秋天是一兩周, 而在冬天已經是兩個月都不長黴菌. 我培養的方法就是等到食物過期放入袋子或盒子裡等待時機成熟時黴菌自然就會長出來, 有時候還需要像播種依樣將黴菌粉末撥到另一組未發黴的食物上, 因為那些食物可能太乾淨沒有沾惹到黴菌的菌絲所以無法長出黴菌, 而在盒子的挑選我是沒有嚴格的想要什麼樣的盒子, 但是在蒐集食物的罐子, 要來裝放發霉的食物
Result
成果算是我自我滿意度非常高的, 在上學期末和這學期初, 亨利老師都一直跟我說我的食物作品會讓大家造成身體不適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我答道我的第一個基本要求, 第二個要求則是, 有人會認為我拿可以吃的食物來做作品是浪費的, 其實我的食物都來自於垃圾桶, 或是朋友們過期的食物, 所以絕對不是我自己的浪費
Discussion
Referenc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